——記寶豐路硚口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生產副經理盧偉
天創公司 陳慧茹/文
晚上七點多,還沒走進寶豐路硚口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項目部,就聽到里面有人在談話。踏入辦公室,一個戴著眼鏡、目光堅毅又斯文儒雅的人正與一位施工員溝通當天的工程進展情況,“我們寫施工日志就是要回憶這一天做了什么事,隔斷時間再回頭看這段時間做了哪些事情,哪些地方是需要改進的,總會有所收獲。”說這話的是盧偉,目前擔任寶豐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的生產副經理。分享完這些后,他便匆匆的走出屋子,趕至了項目現場。
我被他對新員工這語重心長的談話所感染,內心不由肅然起敬。他身邊的同事告訴我,盧偉從不吝嗇向新員工分享這些經驗和感悟,希望通過自己的幫助能讓他們盡快成長起來,我想這或許與他進入公司后的經歷有關吧。
2011年7月,盧偉大學畢業后來到天創公司,被分配在二環線水東路橋梁工程項目部。上班第一天,他拖著行李直接到了工地,看到已經基本成形的橋梁,不禁默默地想“這么高的橋,要怎么搞?”由于此前從未接觸過橋梁施工,加上項目已接近尾聲,并未負責具體施工,盧偉陷入了迷茫,他對橋梁工程有著太多的疑問,卻不知該問什么,從何問起。這樣的混沌狀態讓他無法忍受,他向項目總工道出了自己的苦惱。從總工那里,他對橋梁結構有了大致的了解,但仍不是特別清楚。為了更多的了解橋梁施工,他常與工人聊天,不孜向民工請教學習,確有收獲但始終沒有明確的方向性。有一次總工與他談話,告訴他開展一項施工首先要明確施工的流程及先后工序,再看每一道工序需要注意什么,最后思考如果出現問題該怎么解決。這一次談話點醒了盧偉,他開始進行針對性的學習,遇到不懂的地方,反復的查看規范和圖紙、上網搜索;對于新工藝的運用,他先了解皮毛,再去思考如何應用,逐層深入。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思考,逐步的彌補了盧偉在橋梁施工知識上的空白,這為他接下來從事結構工程方向的施工奠定了良好基礎。
2011年11月,因項目生產的實際需要,盧偉被調至陶家嶺一路項目部從事施工工作。好強的他誤以為被調走是由于表現不夠好,于是他暗下決心“一定要好好搞來證明自己”。初到項目部的盧偉,便獨立負責該工程中四座橋梁的42根樁基施工,這是盧偉第一次接觸樁基施工,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,他仔細研究規范和圖紙,對每項工序都會提前的進行學習和預熱。在打第一根樁基時,由于缺乏實踐經驗,他沒有控制好沉渣厚度,以至于無法用常規方法將沉渣清理干凈。這雖然不是十分嚴重的問題,但獨自在現場負責施工的盧偉異常重視,在他眼里施工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不是“小事”。于是,他迅速聯系項目經理,請教有經驗的師傅,努力想辦法解決問題。最終,他通過調用兩個水泵同時向孔內注水的方式,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,而那時,上班族已經開始活動了,盧偉從前一天的下午3點一直施工到第二天上午8點半,他已經忘記了疲憊,滿滿的心思都在如何做好樁基施工上。他的身上有一股韌勁兒,認定的事情、想要解決的問題,一定會不達目的不罷休。雖然,對于經驗匱乏的他來說,每次施工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,但憑借著自己的力量將問題徹底解決會讓他感到分外快樂。打1根樁基一般需要上十個小時,十一二月的冬天,夜晚寒風刺骨,他實在冷得受不了就在機械的發動機旁蹲一會兒,緩一緩。為確保施工順利進行,在其他人回項目部吃午飯時,盧偉依然守在工地:或是指導現場施工,或是思考問題,項目部的人都說他是最負責任的施工員,每天把工地當成家。他說,那時雖然身體上吃了很多苦,但心里是快樂的,那段時間也是他成長最快的階段。
盧偉憑借他堅韌的性格和不屈不撓的意志,將最初的決心變為實實在在的打好每一根樁基,變為同事及領導豎起的大拇指。
鑒于盧偉在陶家嶺一路的出色表現,公司將他抽調至鸚鵡洲長江大橋S5標擔任施工主管。鸚鵡洲長江大橋是世界最大三塔四跨懸索橋,其墩柱為亞洲最大異形墩柱結構。該工程是公司進軍結構領域后截至當時承接的最大工程,其V構施工難度非常大,公司上下高度重視,盧偉負責現場施工,其壓力不言而喻。當時天創公司還未成立總工辦,橋梁施工技術還不十分成熟,施工方案的設計也基于借鑒其他項目的成功經驗。因此,在施工前,盧偉與項目部一道多次聯系設計方,針對項目特點及施工環境實際情況編制專項方案,最終將V構的施工分解為直線段部分、斜腿部分、箱梁部分和上、下游側施工段,分段交叉施工。其中,由于傾斜度大(53度),且有20多米高(相當于7層樓的高度),斜腿部分施工難度特別大,工序異常復雜,安全風險尤其高。對此,盧偉與項目部商量決定在現場搭設滿堂腳手架,并且采用在模板兩側焊制鋼筋操作平臺的施工方法,既有效地提高了施工效率,也有力地確保了工人的安全。方案確定了,但由于地質條件的特殊性,在做支架時出現了標高問題。盧偉肩上的擔子更重了,他必須盡快找出問題的癥結,并計算出精確標高,以推進后續施工。為此,他對照圖紙反復核準標高,終于找到了原因并及時解決了標高問題,順利的將V構施工向前推進了一大步。
在S5標的每一天,盧偉都承受著難以想象的壓力,這種壓力既來自于公司及領導賦予他的信任和期望,不容他絲毫懈怠,也來自于工程項目的重要性、特殊性及復雜性,不允許他在施工中出現任何差池。他每天都“提心吊膽”,每每在進行高空作業前,務必首當抓好安全問題,確保工人作業安全,其次嚴格把控每個環節的施工質量。每天晚上他都會計劃好第二天的施工內容,提前組織安排,備好施工材料。每當他忙完這充實的一天,抬抬頭,天已蒙蒙亮,他揚起嘴角快步的走向宿舍,“那就打個盹兒吧,又是嶄新的一天”,宿舍已儼然成了他的家,他習慣了這一切,習慣了勇敢的甩掉困難向前奔跑。
2013年12月的一天晚上,打完箱梁后,在等待混凝土凝固的間隙,盧偉靠在一包沙袋上睡著了,等他醒來時,發現身上已落滿了積雪。他的家其實離工地很近,站在橋上便可以看見家里的窗戶,但是,巨大的壓力讓盧偉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,時刻把握優質工程這個高線,于是,有家不敢回,也不愿回,他清楚的知道,現場需要他,安全生產更需要他。當V構順利澆筑完成,他激動不已,看到辛苦和努力凝結成的碩果精美呈現時,他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2014年12月28日,鸚鵡洲長江大橋正式通車,盧偉守在電腦前觀看通車儀式,鸚鵡洲長江大橋的那一抹“中國紅”,成為刻在盧偉心中不滅的印記。
通過S5標的歷練,盧偉的專業技術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,公司領導認為他已經具備了獨立解決技術問題的能力,因此將他作為技術力量調至恩施金山大橋項目部,負責該項目的技術指導。對于公司的安排調配,盧偉沒有絲毫猶豫,毅然奔赴恩施工作。那時,他才剛剛結婚不久。初到恩施的幾個月,他的妻子還可以理解和支持。時間久了,家庭的矛盾逐步凸顯。“工作上的困難再大也打不倒我,但家庭的矛盾真的讓我焦頭爛額”,然而面對公司領導的殷切期盼和高度信任,面對自己深愛的妻子,盧偉沒有放棄身上的責任,而是扛起男人的擔當,一方面堅守在工作崗位,一方面極力與妻子溝通,希望妻子作他工作中最堅強的后盾。漸漸地,妻子終于被他的付出和堅持打動,諒解了他。“生活和工作一樣,一定要堅持堅持再堅持,當你覺得堅持不下去的時候,就再堅持一下,這個坎兒就過去了”盧偉說著,我仿佛看見一個男人在幽暗的隧道中向著洞口的光奮力前行。
經歷了重大工程的考驗和家庭的矛盾,盧偉笑笑說:經歷過就覺得還好,苦盡甘來。人在每一個時間段都要為自己找一個平衡點,沉下心付出,終有收獲的一天。
現在,盧偉又迎來了一個大型橋梁工程——寶豐路硚口路快速化改造工程,談起自己的改變,他說以前只知道做好眼前的工作,現在更加關注如何兼顧好工程進度、成本控制及精細化施工的綜合管理;同時,他非常注重對新員工的培養,就正如我在項目部見到的那一幕,他希望通過見面微笑、交流談心、分享經驗的方式,幫助新員工盡快適應工作環境。
生活就像海洋,只有意志堅強的人,才能到達彼岸。盧偉面對困難,不畏懼,不退縮;面對挑戰,不動搖,不放棄;面對生活,不抱怨,不氣餒,他在堅韌中走出自己的精彩!
盧偉:上圖左一